改變也是不改變 - (道仁的故事)
續.................
"可怕中的不可怕"之聆聽屏東貴輪梅述說著故事,瞭解了前因後果 ,也知道了家裡為何會從事殯葬服務這項特殊工作,在還記得是一堆問號???結尾,道仁的故事也是拓媽的故事,緊接開始聽著拓媽講古(拉板凳右手拿餅乾左手拿金牌 500cc)。說著她17歲就接任了殯儀的工作,一如往常的服務著不同宗教不同背景的家庭與家屬,而在家中一起共事的成員有大舅/大姨/三舅,原來拓媽也是家中排行最小的成員,大家一同共事約經營十餘年,突發事件就是外公(樹頭棺材)在民國63年因為生病辭世(病因-狹心症,俗稱心肌梗塞),也因為外公有這樣的病歷,所以家裡從小就特別注意關於心臟的保養,怕遺傳基因,據說阿公的儀式舉行的很簡單,但是做了不少功德法會(尤其是藥懺功德有加碼),在圓滿了外公的儀式後,家裡殯儀的工作仍依舊運作和進行著,一切都很正常像阿公依舊坐陣在家中督察著每一個人做的事。在大家庭的共事期間,發生了狀況,因為彼此對殯葬服務做法與理念不同,就開始有不同的聲音與方式和反對的話出現,拓媽說著還不到爭吵,但就是不協調,有著一項工作事項,但是有著不同的執行方式,這時四位長輩聚合在一起溝通著,若一直無法達到共識,大家要不要分開工作好了,因為這樣被服務的家屬會非常困擾。此時,拓爸屏東京成五(德龍哥,因為從小到大旁人都這樣稱著老爸),出面協調了此事,道說著如何去規劃,如何去分配,如何去進行,在老爸一連串的溝通與協調後,在民國68年大家決議分開工作,拓爸也去申請登記了「道仁禮儀社」,拓媽加上大舅/大姨,我們這個大家庭就一起在「道仁」工作,而阿拓我也在這個大家庭下生活了。在民國68年「道仁禮儀社」就由拓媽著手全力進行用心規劃一場接一場儀式會場,在懂事期間就與拓媽四處跑,她口中說著東西做好都要去檢查,花飾/祭品/場地...因為家屬他們比較不清楚和不瞭解,我們就要替他們都處理好,這是應該要做到的,遵照不同宗教禮俗安排著各項儀式,講著要去瞭解宗教信仰是什麼及要怎麼進行,中式(佛教,道教,日式教等等...);西式(基督教/天主教...),這些式場樣樣不倒她,真的是一本活字典,隨口問立即答,在工作期間也一直告誡著家裡一起工作的工班夥伴與我要用誠心去服務,要瞭解家屬需要什麼,欠缺什麼,我們能夠多做一些什麼。至於我就一步步跟著拓媽的步伐一項項去學習去磨練,當然那時依舊是助副的位置,幫忙著每一式場的盯場/確認/檢查/督導,然而在時光背景的轉變與宗教習俗不同,己經從{禮儀社}異名為{生命禮儀},在與屏東貴輪梅(拓媽)與屏東京成五(拓爸)溝通與協助下,在民國106年元月決定將<道仁禮儀社>正式異動及更名{道仁生命禮儀有限公司},也一並將這項服務的責任交到阿拓手上了。背負著從民國前祖父的開拓/外公的規劃/媽媽的經營...........算一算可是有著百年的時光,雖然從小到大都有在家中協助與幫忙,但一直處於助理的角色,清楚知道內容瞭解作法,不過想到那時僅只有自己一人巡場時,就像是裸體出門一樣,總是覺得少了一件衣服,幸好,在民國99年有去接觸華梵大學的禮儀師的課程,去瞭解目前世代的作法及法規,巡場時像是加了一件外套,說到當時聽課時其實格外輕鬆,因為禮俗/禮節與家中作的方式幾乎一樣,但仍是一樣一樣去學習。不過在那時上完課後,感受到現在的規劃來的較簡易/簡單,沒有像以前式場規劃大及多項目,也許是現在人人工作忙碌/時間調配上較不容易,守靈的天數漸漸減短了,我也告訴了貴輪梅一起去瞭解這樣的天數,我們該如何去規劃比較好,此時,她拿出一本通書,叫我要去看去學,依照禮俗按古禮去安排去檢視,不見得天數少就能不守禮節,你就要更清楚該怎麼去做到簡單/莊嚴/尊重/圓滿.................把每場儀式當成自己的使命去做。[通書]是一本類似命理書,依照年份/生肖/時辰去安排時間與方位。
那學無止境的心路歷程,對於一直在外工作多年的我,
阿拓接下來面對的是轉型=轉行。
阿拓接下來面對的是轉型=轉行。
PS.從小到大都沒有見過外祖父與外公,挺羨慕別人口中喊著"阿公",不過我有二位偶像明星帶大也很知足了,附上屏東貴輪梅(拓媽)與屏東京成五(拓爸)的沙龍照,這可是我的珍藏,都一直收在皮夾內。
待續..........(轉型也是不轉型的故事)
留言
張貼留言